在“充氣膜家族”里,有一種生活中不算常見的氣膜類型叫氣肋式膜結構。氣肋式充氣膜結構是在制作成管狀的膜材內充入空氣而形成的結構,這些彎成弧形的充氣肋管并排連接起來,可創造出拱形建筑空間。
氣肋式充氣膜一般跨度較小,充氣安裝簡單,對基礎也沒有特殊要求,既可以直接在硬性地面上安裝,也可以直接用于草地和其他軟土地面,因此這種結構多用于一些應急場所。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,氣肋式充氣膜因運輸方便、搭建速度快、空間獨立等因素,被頻繁應用于臨時隔離方艙和臨時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搭建中。
比起傳統實驗室,建造氣膜方艙實驗室所需的生產安裝周期更短,材料、人員成本更低,整體造價更為經濟實惠。氣膜方艙實驗室主體壓縮打包后,可以通過海陸空多渠道運輸,實現靈活選址、快速運輸、快速布局、快速建設、快速啟用。
相比其他形式的實驗室,氣膜實驗室內部空間更大、利用率更高,艙體數量也可以根據實際檢測需求靈活擴增,這就意味著可以容納更多的檢測設備和人員,即檢測通量更大。
經過專業人員的消毒、放氣、打包折疊后占地面積小,可作為長期應急物資儲備。待需要時重新充氣即可投入使用,有利于成本的節約和資源的再利用。